行业动态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专家把脉:文旅产业如何面对“十四五”开局

2021-01-12 10:37:5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我们正在步入新的时代——大数据时代、老龄化时代、高速交通时代、共享经济时代……这个新时代对旅游业下一步的变革意义重大,必然会对现有旅游产业产生外部压力,导致旅游产业发生剧变。”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辉在近期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说。
  新时期,应如何推进中国旅游产业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我国文旅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文旅产业发展应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人有精神老变少,地有精神土生金’,精神要通过旅游产品来呈现。”曾繁文说,“现在,人们都更愿意为体验埋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是追求好的、有质量的生活,更多是追求美的、有品位的生活。美的生活、有品位的生活很多都是通过体验游来实现的。从文旅融合、以文促旅的角度,旅游最终还要回到精神层面。”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繁文观察到,近5年来,相较于观光游,人们对于体验游的选择越来越多。他表示,中国旅游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和更新迭代,人们更注重旅游体验,注重旅游带来的精神冲击。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吴必虎指出,与其他行业一样,旅游产业也应实现“用需求牵引供给,用供给创造需求”的目标。他说,中国已经由过去的“短缺经济”发展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走入了“过剩经济”。“过剩经济”可以简单理解为,“生产东西并不困难,但是把生产的东西卖掉很困难”,因此,政府的政策和企业的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再以生产产品为核心,而是以提升整体质量为核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旅游产品升级,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新的政策和法律支持”。
  吴必虎指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游。近距离、高频率,周末环城乡村成为市场首选。“产品升级,最典型的就是观光旅游进入度假旅游。环城市休闲、乡村度假变成一个新的需求。”吴必虎说。他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让农村的“空心村”成为乡村度假旅游的直接交易市场。“这样,环城市乡村居住旅游,农民就可以有收入。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山东省高校干部与人才研究基地主任薛永武认为,应该用全域旅游的观念,系统性、整体性、全方位地关注文旅融合发展。他说,文旅融合发展要以文化创意作引领,全面提升文旅产品的融合度、产品质量和产品内涵。他表示,文化产业的本质是审美文化,因此文旅产业发展需要解决产业的审美问题,要把美学运用到文旅产业的发展中,要全面提升文旅产品的素质,实现产品“文化+科技+审美+娱乐”的四位一体,要用全域旅游的思维对整个城市进行形象塑造。
  人才培养是发展文旅产业的第一要素
  产业的高素质发展离不开创新,离不开有知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现有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能不能助力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文旅人才培养需要进行何种变革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薛永武认为,人才战略是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问题。“文旅产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政产学研一体化,主要靠学校培养远远不够。”他特别提到,目前,文旅产业人才的师资素质和能力都达不到标准,导游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尤为显著。在他看来,导游应该是文化的传播者,其服务对象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背景。面对复杂多样的游客,导游需要能够因客施导。
  曾繁文也认为,发展文旅产业,人才是第一要素。他表示,“三创”(创新、创业、创意)人才不是靠大学培养出来的,一定是在市场和社会中培养出来的。“三创”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都要有最好的生态,才能真正茁壮成长。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是提供好的营商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赛认为,从事旅游工作的人才不应该仅限于旅游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而应该是多方位、全学科的。“比如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民族学、人类学、心理学、自然科学,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都可以进入旅游业。”丁赛说,“旅游业的人才应该是开放性的。正是因为有不同的专业背景,进入同样的领域才会有更多的碰撞和发展机会。”
  丁赛同时指出,旅游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还应该关注对消费者的培养,以及创建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这样才能为从业人员进入旅游产业提供很好的保障,促进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2020 山东文旅景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0036785号-1